深圳:继续谋划和储备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最新信息

深圳:继续谋划和储备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2024-01-26 22:33:00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根据官方定义,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大条件是“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1月2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深圳市“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圳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等重点领域已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包括已进入试运行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透露,2024年深圳将继续围绕产业需求谋划和储备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持续强化设施与产业服务对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其中,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共布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所省重点实验室和2所高水平研究型高校。
  光明区区长邱浩航表示,今年光明将继续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积极探索、先行引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紧扣产业需求
  近年来,深圳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上持续加速。
  据郭子平介绍,深圳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等重点领域,已布局了一批开放程度高、综合性能优、产业用户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如在信息领域,鹏城云脑II去年在超算存储500强榜单中取得优异成绩,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深圳中心已完成全网联调联测,国家超算中心深圳中心二期全面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规划,这些设施将有效支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产业的未来发展。
  生命领域,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2个设施已进入试运行,精准医学影像设施正加快开展研究论证,将大力支撑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
  材料领域,材料基因组设施今年将全面投入使用,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器件设施已经开工建设,设施功能将贯穿新材料制备、表征、计算、服役全流程的研发应用。
  为实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同时带动相关设备产业的创新发展,深圳制定出台了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校自主研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必需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设备和应用软件。
  郭子平透露,深圳已组织实施了7批次共20个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资助金额超过20亿元,支持自主研制高分辨率质谱仪、低温制冷机等科学仪器设备,实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联技术、自研设备等成果“沿途下蛋”。
  结合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深圳还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关联布局了一批创新载体,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建设了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目前已吸引落地90多家科技企业,总估值接近3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标准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继续围绕产业需求谋划和储备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郭子平表示。
  光明区R&D投入首破百亿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布局了深圳主要的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载体,共24个,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所省重点实验室和2所高水平研究型高校。
  邱浩航介绍道,去年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目前光明区在建和运营的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数量达到20个。
  具体来看,深圳医学科学院去年“去筹”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永久场地建设项目也于去年底正式开工;已建成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去年开始运营,前者是国内首个整合软硬件控制、合成生物学应用的大型研发系统,后者是全球首个综合型脑科学研究平台,均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依托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如何有效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邱浩航提到,光明区布局建设了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中心,不断探索完善“沿途下蛋”机制。近三年,深圳新增合成生物企业有八成落户在光明,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集群估值已超过270亿元。
  邱浩航透露,去年光明区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7.1%,其中企业投入90亿元,占比近9成。
  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光明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与光明科学城的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已与华润集团、GE医疗等龙头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将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创新基地等方式,围绕抗肿瘤药物研制、生物医学影像核心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同时,光明区不断加强科技金融、人才、空间等配套服务支撑。
  目前,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专项资金”的科技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总规模达325亿元。
  人才方面,光明区共有院士团队27支,是2022年的2.5倍;高层次人才2541人、博士3571人、科研院所人才6087人,分别是5年前光明行政区成立时的7倍、6倍和4.5倍。
  空间方面,光明区大力推动“工业上楼”,过去两年释放连片产业用地2.1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850万平方米。未来两年,光明区还将释放产业用地1.0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400万平方米,可充分满足产业化空间需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深圳:继续谋划和储备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