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之于科技新城 为什么重要?

最新信息

历史文脉之于科技新城 为什么重要?
2023-10-29 21:02:00
“时至今日,你还想去淄博吃一顿烧烤吗?”现场静默无声,答案却已明了。
  如今,越来越多城市争着“出圈”,成为“网红”,以此作为城市强化自我形象、向外推介的重要方式,但鲜少有人关注如何做好这个议题的后半程:即一座已成“网红”的城市,究竟如何保持“长红”?论坛上,中国旅游协会智慧旅游分会会长肖潜辉抛出的这个问题,让人们不禁思考,网红打卡如何更好接入城市文化,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
  10月29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五大主题论坛之一——“传承历史文脉创建科技新城”文化主题论坛在奉贤区召开。作为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五大维度之一,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时代下,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新城发展如何相融发展、元宇宙等数智科技与力量如何赋能文化产业。
  文化,成为“网红”城市的底子
  论坛上,肖潜辉展示了两组数据:其一是中国35岁以下的消费者贡献了全国经济增量的65%;其二是Z世代人口占比只有20%,但消费占比达到40%,且比例还在不断扩大。
  在文化消费领域,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是:“得新生代者得天下,而得网红打卡者得新生代。”肖潜辉曾做过调研,结论显示,“网红打卡”已成为新生代共有的需求和行为,也是驱动新生代出行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目的,而这种打卡心里同样也深刻影响着中老年,尤其是女性群体。
  当“网红打卡”成为新生代甚至更广泛人群共同的文化消费论,“制造网红”成了越来越多城市及景点抓住庞大受众的方式。从上海的“巨富长”、“武康大楼”,到淄博“烧烤”、贵州“村超”、长沙“超级文和友”等,成为“网红”给城市带来即时性、现象级的流量与短期内知名度提升的能力毋庸置疑,但真正要打动游客,避免成为“一锤子买卖”,网红城市们依然面临着“如何可持续”的挑战。
  对此,肖潜辉用“强面子,弱里子”、“来得快去得快”来形容“网红城市”骤然熄火的困境。“淄博烧烤已经明显弱下来了,很多曾经现象级爆火的网红城市如今都已被人遗忘,这是典型的快餐文化在城市热方面的表现。”
  而当“网红城市”没有足以支撑其长期发展的内核时,挖掘彰显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方显关键。肖潜辉举例,在爱尔兰著名景点都柏林健力士啤酒博物馆,除了啤酒与其历史文化背景,游客还能看到一张几百年来保存完好的契约。据他介绍,这张契约是几百年前,政府将柏林健力士啤酒厂委托给私营企业时建立的特许委托经营契约,期限是九千年。“这背后传递的是一种民族契约精神、诚信理念,它把网红打卡跟文化价值的传播做了非常好的连接跟宣传。”
  若把视线转回到上海,武康大楼同样是打造城市“网红”绕不开的话题。肖潜辉注意到,网络上常有这样的困惑:来到武康大楼,除了喝咖啡拍照,还能收获什么?
  在肖潜辉看来,拥有百年历史,融合古今中外多种建筑风格的武康大楼是外来游客理解上海开放包容基因和海派文化最好的载体,而作为网红大楼,其本身的社区治理模式及居民生活同样也是值得挖掘的文化内涵。他提到某种设想:住在武康大楼里的上海“老克勒”,能否成为导游志愿者。看似有趣荒诞,背后却是探索找到网红地标与其文化连接中介的方式。
  “文化元宇宙”,强化城市数字文化基因
  作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典型一环,“元宇宙”在此次文化主题论坛中也被频繁提起。多位学者均表示,步入数字时代,文化元宇宙将在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解学芳看来,元宇宙的存在突破了城市文化空间在物理层面的限制,这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是庞大且不断可延伸的,得以将更多城市文化嵌入其中,并通过技术营造虚实融合的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观感。
  不少城市已经在尝试“文化元宇宙”的打造。比如,福建泉州将非遗跟元宇宙结合,通过场景及VR项目将中国传统文化以数字化、体验化和智能化技术全新呈现,这样新鲜有趣的融合,也更符合新生代受众的审美。
  近些年,我国不少城市地区还尝试“红色元宇宙”的打造,如上海的“数字一大”、井冈山及红旗渠。通过元宇宙颠覆传统物理空间的展示局限,带来更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体验者得以更加深切的感受景点想要传递的文化价值。“文化元宇宙最大的不同,是能更深切地讲好城市的文化故事。这种独特文化的背后是我们如何使用技术去更好地唤醒城市文化的DNA,进而强化城市数字文化的基因。”解学芳说。
  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文化元宇宙”及数字化建设系统亦有探索。以张园城市更新为例,项目不仅在物理层面上原味保存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推进文化融合与功能再造,还打造了“张园元宇宙”。
  据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翀介绍,在对张园实体建筑所承载的文化进行数字孪生时,项目组重新梳理了张园背后百年的文化,包括文字及图片史料,以电子化的方式对过往的历史及文化进行保存,用元宇宙赋予其新的传承空间。“经过城市更新,老空间有了新运营,但不意味着它的过去就不重要了。文化传承跟科技创新是不矛盾的,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海派文化大融合海纳百川的文化背景下,甚至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建设科技新城,为什么离不开文脉?
  今年世界城市日的文化主题论坛来到奉贤——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贤文化”深入人心的江南水乡;同样也是一片创新创造、投资兴业、科技赋能的新兴沃土。这组看似“矛盾”的特质,也让论坛主题更引人深思:建设科技新城,怎么用好文化的力量?
  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投融资中心负责人张彬从2002年开始就跟踪郊区和新城的项目,据他介绍,在2021年进入五个新城的阶段以后,他们曾率先对于五个新城进行调研,发现新城建设除了在投融资方面的建设资金保障问题外,片区开发更难的问题还在于功能提升如何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
  论坛上,上海奉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规划师侯全分享了奉贤新城建设中所坚持的平衡历史文脉传承以及科技创新做法。比如,在地域空间上,奉贤依托生态体系布局、功能板块特征,将新城内部的蓝绿空间与周边河湖、林地、耕地等融合为完整的生态网络和开敞空间体系,如此形成的“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的独特生态,也是传承了江南地区水乡历史文脉的体现。同时,奉贤新城建设过程中也不遗漏老城区的更新改造,通过在旧城区实施南桥园,古华里等改造项目,保留传承了奉贤本土文化。同时在新城建设中打造如言子书院等文化空间,从奉贤“言子讲学”的文脉出发,搭建纪念言子做的文体研学的一个建筑,将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融为一体。
  在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看来,“新城”是为科技服务的,科技新城建设的各方面都应瞄准科技攻关,而在科技新城攻关建设过程当中“人”的因素最重要。
  “我们需充分关注文化在科技新城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就是做人的工作的一门艺术”,符湘林说。换言之,如何通过软性的力量去激发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创造出伟大的科技成果,是我们科技新城建设当中通过文化赋能要去追求的目标。
  对此,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与产业、金融、人才等协同发展,需要城市文化、人文生态的支撑促进。新城建设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提出了重要的命题。上海将发挥新城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优化科技布局,积极推动重要的科创项目落地新城;优化城市的人文生态,在新城高水平打造文化高地,促进优秀文化与前沿科技交相呼应,深度融合,以文化的软实力涵养科技硬实力。
  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是丰富科创人才蓄水池,根源上打造科技新城的关键。对此,张彬建议,未来各个新城在重视教育基础的同时,也应在高等教育、专业教育资源方面上向产业的融合点进行倾斜,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整个产业生态升级。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历史文脉之于科技新城 为什么重要?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