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5万起家 迈向千亿企业

最新信息

借款5万起家 迈向千亿企业
2023-08-29 10:10:00
8月的惠州西湖,游人如织。在西湖不远处,“鹅岭西路13号”这里曾是惠州工业最闪耀的地方,也注定会被载入史册。
  1983年,惠州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城市转型,时任惠阳地区行署副专员林树森提议设立惠阳地区工业发展公司(后改称“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这就是惠州工业的“黄埔军校”——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德赛集团”)的前身。
  40年风雨兼程,德赛集团是惠州工业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德赛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实现茁壮成长。2022年,德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19.7亿元,同比增长26.5%;利税42.6亿元,同比增长31%。目前,其智能汽车电子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消费类电池业务位居前三位,拥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
  “惠州是一座开放包容、干事创业的城市。”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表示,德赛将坚持“核心聚焦、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的经营方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不断推进经营变革和管理创新,打造“百年老店”,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
  撰文:马发洲丁月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借船出海
  惠州工业的“黄埔军校”
  1983年,东江之滨,改革开放春潮澎湃。
  当时,惠阳地区的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局面。中共惠阳地委、惠阳地区行政公署提出“办实业、打基础”,成立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从地委直属机关抽调干部“下海”办企业,原本是机关干部的李欣出任第一任总经理,全公司只有5个人、借款5万元,从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创业。
  1986年,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与香港金山集团的合作,开启了惠州工业“借船出海”的新模式。“当时林树森亲自带队去香港洽谈。”姜捷回忆道,金山集团成为第一家到惠州投资的国际化企业。
  在此之后,惠阳地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先后和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东芝、奇胜等知名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建设了30多家外向型工业企业。一时间,“鹅岭西路13号”成为惠州工业最闪耀的地方。
  1988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惠阳地区,将惠州市升为地级市。这一年,姜捷大学毕业来到惠州。在德赛一干就是35年,他见证并参与了惠州工业化历程。
  为了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惠州在全国开创了“三不要”政策(不要户口、档案、粮油本)。在当时,这“三样”就是一个人合法身份的象征。“三缺一”就是“黑户”,没有哪个单位敢接收。
  另外,在惠州的开放包容政策的引导下,一批来自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名校毕业生,乃至全国各地人才涌入惠州。在这批人才,不少人已是家喻户晓。比如,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曾出任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的引进部主任,负责外资项目的招商引资。因此有人说:德赛,是惠州工业的“黄埔军校”。
  改革破局
  在市场“熔炉”中百炼成钢
  1992年,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经惠州市政府批复组建德赛集团。
  “1983年到1992年,这是德赛的第一个十年,是引进外资、借船出海的十年,培养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德赛公司的基础。”姜捷坦言,当时合资模式以外资控股为主,市场在外、原材料采购在外,自身还没有研发能力。
  在合资做小股东的基础上,德赛集团意识到,必须创建自主产业。在时任总裁蔡吉粦的带领下,德赛确立了“两个开发”战略,即“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1993年,德赛从通信产品入手,开始自主创业,成立了制造“电话机”的子公司。经过技术人员反复试验,很快研发出“德赛牌”电话机,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
  此后,德赛正式进入视听领域,包括电池、VCD、DVD、手机电池组装等。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时任总裁许光的带领下,开拓出德赛通讯、德赛视听、德赛电池三个产业齐头并进的市场局面。
  这是一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转折点。2002年,德赛集团自主产业的销售额已达五六亿元的规模。
  资料显示,现任上市公司亿纬锂能董事长的刘金成,曾任德赛集团旗下的德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度主持手机电池、碱性电池等电池组件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不曾想到,在发展的第三个“十年”里,德赛集团不仅“反收购”外方股权,更是成为汽车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
  创新引领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从“办实业、打基础”,到“三来一补”“筑巢引凤、借船出海”再到“内外并举”,惠州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万亿工业大市”。德赛集团参与、见证了这段历史,也推动了惠州工业的发展。
  自2001年“掌舵”德赛集团以来,姜捷在惠州市委、市政府和惠州市国资委的支持下,推行骨干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国企发展活力。
  在发展消费类终端产业的同时,德赛集团寻求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放弃低端大众化产品,集中资源优势发展核心产业。新能源电池是德赛核心产业之一,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迈向中高端。2004年,德赛集团成功收购“深万山”,后更名为“德赛电池”,实现借壳上市。
  2003年到2012年,是德赛集团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的关键十年。在此期间,2010年德赛集团对西门子VDO(惠州)公司的“反收购”,至今还为行业所津津乐道。
  2007年底,西门子出于战略考虑,决定以112亿欧元(时值约1200亿元人民币)将西门子VDO整体出售给德国大陆集团,包括西门子VDO(惠州)公司外方拥有的70%的股权。德国大陆进一步提出,希望购买德赛集团所持有西门子VDO(惠州)公司30%股份。
  彼时,德赛集团下定决心:反收购外方70%的股份。
  谈判异常艰难。历时两年多,经历几十轮“交战”,最终西门子VDO(惠州)公司股权花落德赛集团,公司更名为德赛西威。从此,德赛集团高起点切入汽车电子领域。7年后,德赛西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如果没有去收购外方70%股份,我们在汽车电子领域就没有今天的地位。”姜捷说,通过这一收购,德赛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和制造商,拥有国内最高端自主技术及最好的品质保证能力。
  在惠州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德赛集团给德赛西威的核心团队和骨干员工安排持股,凝聚了一大批员工,让这批中外精英都留了下来。
  伴随着汽车电子和消费类锂电业务的成长,德赛集团陆续退出面向大众消费终端的视听、通信等领域。2012年,德赛集团自主产业的销售规模达到85亿元。
  开放合作
  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走进德赛西威智能网联工业园,这里拥有国家级实验中心、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工业4.0工厂、立体仓库、国内第一家自建的智能驾驶试验场。“最近十年,我们对产业和技术的投资明显加大,可以说是数倍于过去30年的累计。”姜捷表示,企业正在加大布局来构筑面向未来的领先优势。
  近年来,德赛集团坚定聚焦智能汽车电子和新能源电池两大核心产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德赛智能汽车电子产业位居全国第一;德赛新能源电池产业走在国内前列,消费类电池业务位居前三位。
  其中,德赛西威是中国本土汽车电子零部件龙头企业,与大众、丰田、通用等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德赛电池是国内锂电池制造领域的先行者和全球中、小型移动电源领域的领导厂商之一,服务于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厂商。
  德赛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坚持“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总体战略,重视对重点领域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快速形成产品竞争力,占据市场制高点。
  “通过多年实践和积累,我们有了一定基础,要挑战更有创造性的路,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乃至核心技术,建立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社会价值。”姜捷表示。
  立足惠州大本营,德赛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建立了研发分支机构,更坚持面向全球开放创新,在新加坡、德国建立研发中心,还在德国、越南建立制造基地,正在布局墨西哥、印度制造基地。目前,德赛有2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5000人,占到员工总人数的25%。
  舍得科研投入带来了高效的产出。2022年,德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19.7亿元,同比增长26.5%。今年上半年,德赛集团保持销售收入9.6%的增长,营收超过200亿元,预计全年有望实现15%的增长目标。
  面向下一个十年,德赛集团的奋斗目标是2033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惠州是一座开放包容、干事创业的城市,我们将努力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姜捷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下,企业对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对话
  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
  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德赛集团是在历届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是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和努力下,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近日,惠州名企德赛集团董事长、总裁姜捷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赛会带着感激、带着感恩奋力前行,交出了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答卷。
  当前,德赛集团加快转型步伐、加大研发投入,新基地、新项目正在加速投产,新力量、新动能正在加快汇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企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您是怎么看待德赛40年和惠州工业发展之间的联系?
  姜捷:惠州是一个对工业企业比较厚爱的城市,历届的市委、市政府都特别支持企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惠州大力发展工业,不论是发展本土企业,还是引进外资企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惠州是一个非常有魅力、有活力的城市。目前,惠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制造业当家战略,给了很多的支持政策。目前,德赛90%以上的产能都在惠州。德赛会扎根惠州、深耕惠州,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这是饮水思源,也是责任担当。
  南方日报:目前,德赛的研发人员有多少?
  姜捷:德赛在研发这块投入很大。去年研发投入22.3亿元,多年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拥有研发技术人员约5000人,占比25%,也就是4个人里面就有1个研发人员。
  南方日报:近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公布了2022年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第一批),德赛西威入选名单。下一步,德赛将如何发挥“链主”企业作用?
  姜捷:作为“链主”企业,要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创新链,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德赛西威德赛电池的供应商有很多就在惠州区域,我们不仅要在订单上合作,还要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协同管理、降本增效等,带动一批企业共同成长,让产业更具有竞争力,做到“1+1>2”的效果。德赛坚持扎根惠州,为惠州产业发展作贡献责无旁贷。
  南方日报:下一个十年,德赛的目标是什么?
  姜捷: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要挑战更有创造性的路子,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乃至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社会价值。下一个十年,德赛集团的奋斗目标是2033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
  在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十年后要进入国际一流,全球第一阵列。在新能源电池产业,不仅在消费类锂电领域,包括储能电池、SIP系统级封装等新领域一定要进入国内领先。做“百年老店”,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国际一流企业,我们有使命、有信心、有决心。
  南方日报:我们关注到,德赛集团平时经常参与公益事业是吗?
  姜捷:把企业经营好、发展好,这是企业最大的价值,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近十年,仅集团总部向惠州市慈善总会等机构捐款超过2000万,各下属公司每年都有公益活动。这次京津冀暴雨洪灾,德赛西威捐款了100万。将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乡村振兴等方面,让企业和个人更多地作出积极的贡献。还有一点很重要,一个企业要培养好人,培养出有道德、有技能的人,这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借款5万起家 迈向千亿企业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